(021)39188011 (021)39188005
智库报告
26
2021-11

2020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

文/图:
来源/:
编辑/:

           

《2020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高校院所 科研机构篇)》

——科技自立自强,根本在于打造世界一流创新机构,关键在于创新机构主体建设

           

 11月18日,以“科技长三角 共享新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在沪如期开幕。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上海技术交易所、科睿唯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四家联合研究的《2020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在开幕式上公开发布。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所长杨耀武、上海技术交易所副总裁徐荣、科睿唯安中国区学术研究事业部总经理郭利等嘉宾出席发布仪式。

11月19日,杨耀武所长代表课题组在“全球创新战略与科技人才政策”国际研讨会暨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建院40周年座谈会上对《2020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篇)》要点解读。杨耀武所长表示,科技自立自强,根本在于打造世界一流创新机构,关键在于创新机构主体建设,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创新机构主体建设至关重要。

该报告是继2019年首次发布后的再度联合研究成果。《报告》基于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战略部署,通过对长三角三省一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整体情况的系统梳理,通过对其创新产出—专利情况的深入分析,发现创新实力较强的机构,并通过从发明数量、发明质量、影响力、协同创新、国际化五个维度探究这些机构对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的支撑作用。研究聚力打造成为“公共产品特征+创新策源特色+联合研究特点”的年度数据报告,帮助政府、行业、单位和个人更好地了解长三角区域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新产出的现状特点,更好地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更好地服务产业界找到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科技成果,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战略规划落实落地。

《报告》研究中特别凸显更高质量、应用导向、协同创新、面向国际等关键词。他们认为,提升创新主体实力、激发创新主体合力是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关键所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作为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承担重要使命,是推动区域创新的重要主体。当前,科技自立自强,就根本在于打造世界一流创新机构,关键在于创新机构主体建设。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长三角要迈出一条从数量型-质量型-影响力-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道路。

《报告》在研究对象方面以独立法人为单位,以截至2019年底该单位在德温特数据库所使用的专利申请人名称为准。单位所属基地平台或分支机构(地方分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进行统一归并,形成900余家创新机构名单;再通过近五年(2015-2019年)的专利发明总量指标,以200件专利发明总量为门槛值,形成205家机构备选名单,以此经测算确定入选名单。在研究方法方面,《报告》致力于建立透明、可对标、数据化的分析维度,报告在上一年基础上,延续发明总量、发明质量、影响力、协同创新、全球化五个维度的分析,综合考虑专家意见,增加了3个测量指标,并适度调整了部分指标。在研究数据方面,《报告》数据源自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简称DWPI)和德温特专利引文索引(Derwent Patents Citation Index™,简称DPCI)等可公开的数据库。以公开日期在2015-2019年之间的专利数据,基础专利数据达到50余万条,并结合专家意见进行研判分析。

《报告》研究认为,创新机构的发展,呈现出从发明数量-创新质量-行业影响-区域协同-国际竞争的成长规律。梳理形成十个主要发现:

(1)从战略规划导向来看,国家宏观战略、协同规划以及三省一市省市行动均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要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创新产业动力、激发创新生态活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从综合创新表现来看,入选机构高等院校62家,科研机构38家,结构表现与上一年度一致,高等院校数量依然多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发明总量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凸显出其在创新产出规模方面的能力,而科研机构则在专利授权率、全球化、影响力等方面表现优异。

(3)从结构分布来看,江苏省41家,总量最多;上海市则在质量表现更优,第一梯级(25家机构)中有10家位于上海,且从主体来看,上海表现出明显的科研机构集聚优势,32家入选机构中,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比例为1:1,其他省份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比例约为2:1。

(4)从发明总量来看,高等院校平均发明总量是科研机构的5倍。数量上,呈现出超大机构牵引,中等机构、小型机构协同发展的舰队式分布形态。

(5)从发明质量来看,科研机构整体表现好于高等院校。

(6)从影响力表现来看,入选机构专利被引比例达到30.4%,与上一年度(27.5%)相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表明入选机构在影响力方面与上一年有所提升,结构方面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相差不大,表明在各自优势领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影响力均可以保持领先。

(7)从协同创新表现来看,入选机构有合作者的专利数量仅占全部专利总量的9%,科研机构合作倾向性更明显,合作专利比例达到10.4%,高于高等院校(8.8%)约2个百分点。从专利转让、许可来看,入选机构中仅有5%的专利有转让和许可登记,表明整体的成果转化率还依然较低,但高等院校表现略好于科研机构。

(8)从全球化表现来看,入选机构国际布局表现仍然不高,欧美日专利占比总量仅为1%,科研机构为1.5%,高等院校仅为0.9%。

(9)从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来看,总量上表现出对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支撑作用更强。长三角三省一市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各具优势特色。

(10)从省市创新表现来看,三省一市呈现明显差异,上海在全球化、协同创新维度表现突出;江苏省在发明总量、协同创新维度更优;浙江省在发明质量和发明总量维度表现相对较好;安徽省发明质量维度表现较好。入选机构依然呈现集聚中心城区和城市群分布特点,沿沪宁合杭甬发展带以及G60科创走廊密集布局,共分布在20个城市,总数与上年度持平,新增常熟和蚌埠两城市。

《报告》发布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获得了中华网、文汇网、央广网、科技日报、上海科技、上观新闻、长三角之声等20余家媒体的新闻报道与转载。

         

媒体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2929 沪ICP备11006489号-2 Copyright © 2021 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 版权所有
移动办公
微信公众号